如果說改編劇版《卿卿日常》是一段人畜無害的戀情。
那麼原著《清穿日常》是一部吃人不眨眼的悲劇。
書粉則認為原著《清穿日常》是早年最被低估的清穿小說。
別人的穿越小說,都是在忙著戀愛,這一部主角卻為活著,而選擇了茍且,滿滿的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身不由己。
小說的外殼雖是言情,但其內核寫的卻是一個又一個女人被封建奴隸制嚼碎吞噬,逃不出父權和皇權壓迫的集體悲哀。
以至于當年看的讀者評論——。
「看過之后,你就不會對穿越再有一絲美好的幻想了。」
「初看是甜寵,再看則是吃人。」
但八年后它被翻拍成初看是甜寵,閉口不提吃人的國產劇。
一在小說中,最能讓讀者感受到「封建吃人」的女性人物就是女主角李薇。
唯獨李薇不像其他小說里的女人都是最幸福的人,她在原著是整本書里最可悲的人。
故事一開始,她原本是一個現代女性,俗套地穿越到了康熙時期,成了一個富家的小女兒。
他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13歲被要求送去宮中選秀。
不像《宮》里那個古靈精怪的晴川,也不像《步步驚心》里的若曦那樣剛直倔強,李薇只是一個普通人,溫和又有點軟弱。
目睹宮中一名年幼宮女被活活打到沒有了聲息、不知死活的狀態后,她只敢在恐懼中暗暗祈禱,「我家世低微應該選不上妃子,希望早點回家。」
《卿卿日常》中的李薇因為四阿哥在迎娶福晉之前,宮里需要給他塞了兩個秀女充當侍妾,所以李薇「意外的」被送到了四阿哥那里。
對此一無所知的李薇像個物件一樣被抬進了一個小院,沒有婚禮儀式、婚紗、嫁妝,便成了李氏。
每天都在宮門外等著女兒選秀完回家的父親,母親則是在家繡李薇的嫁衣。他們的本意是,妃子肯定不選上,然后找個好人家嫁了。
結果卻等到了女兒已經被送進四阿哥府里的通知。
直到多年以后,李薇生了三個孩子,才允許父母進入王府看一眼離家時還是個孩子的女兒。
《步步驚心》男主四阿哥,即日后的雍正作者一開始好像只是想按照一個甜蜜的故事來寫李薇和四阿哥,讓讀者覺得只是在磕糖。
在小說中,李薇被四阿哥視為掌上明珠,寵上天了。
新建王府時,四阿哥不僅給她起了個昵稱叫「素素」,他還親自給李薇要住的東院畫了規劃圖紙,她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方式折騰新鮮的食物。
得了一塊江南送來的稀有料子后,就著手給李薇做新衣服,不許任何人學她的打扮。
還特意開辟了一條從自己書房到李薇院子的路。上了鎖,只有他能在這條路上行走,硬生生把李薇的院子裝修成了一個僻靜的桃源鄉。
李薇是個樂觀主義者,善于從小事中取樂。她在廚房里虛心做雞肉卷,蘭州牛肉面等等,四阿哥都為之開懷大笑。
原著被讀者粗看覺得這就是一個充滿美食和歡笑的愛情故事。
但這些所謂的甜寵只能建立在無視李薇心理獨白的前提下。
《卿卿日常》里的李薇四阿哥把她的院子建成了一個封閉的「桃源鄉」,修了一條只有四阿哥才能走的小路,這就是要永遠地把困在里面。
李薇以為從紫禁城搬進新建四阿哥王府后,自由會多一些,規矩會少一些,可是當她看到王府的時候,卻又心灰意冷:
她轉頭看著高聳的圍墻。過道被兩堵高墻圍著,擋住了所有的陽光。她只能看到一抹陽光照射在高高的屋檐上,幾只小鳥在屋頂上歡快地跳躍。
原來只是從一個被圍城換到另一個。
《金枝欲孽》妃子試圖逃出帝都但最終失敗所謂的恩寵也充滿了諷刺。有了孩子后,李薇提出要養狗當寵物。四阿哥聽說后,突然產生了興趣。
他拿起紙筆開始畫狗屋的圖案,雕梁畫柱,畫飛城堡,給狗取名「百福」,還找了專門的下人照顧狗。后來,逢年過節都給狗換了衣服和造型。
這一切與四阿哥為李薇所做的幾乎是一一對應的,并無區別。
對他來說,李薇和狗都是物件。
在四阿哥眼里,后院的人都是奴才,只是李薇是聽話且笨的那一個。
但他不知道的是,李薇入宮前在家里的性格是早熟的智慧和獨立。畢竟他是一個穿越過去的現代人,她的聰明和果斷得到了鄰居們的稱贊。
《步步驚心》穿越到大清的女人,展現了她獨特的聰慧和魅力他覺得李薇又聽話又笨,因為李薇意識到,要想活下去,就得變成溫順可愛的形象,縮在封建社會為女人設置的身體里。
李薇見過和她差不多身份的侍妾在冬天里因為炭火不足被凍得瑟瑟發抖,也見過一個讓四阿哥不高興地下人,馬上被拉出去用棍子打死。她感覺人的生命比紙還薄。
見識過自由平等的李薇對這一切感到了極大的不適。她也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與之抗爭,比如關心他人,對下人彬彬有禮,也不屑于和別的女人爭寵,但幾乎沒有用。
為了生存,李薇說服自己,必須遵守封建時代的規則。
《卿卿日常》里的李薇前期她還是有意識的,假裝被馴化,并觀察著周圍發生的所有事情。但慢慢地,李薇開始分不清清醒和屈服的界限。
二縱觀所有穿越類小說,李薇大概是讓讀者感到委屈、憤怒、無奈的女主角。其他的人在與「白馬王子」談戀愛,與禮儀制度作斗爭,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干涉歷史。
而李薇卻在一個小院里不斷被糟粕同化,慢慢地變成了一只別人需要的籠子鳥。
而這也正是因為作者沒有給李薇安排任何「開掛」,就把她放在封建時代千千萬萬女人被束縛的境地里。
《金枝欲孽》
李薇曾經想過如何自立,卻連王府門檻都出不去。
她也試圖努力表現出自己活潑張揚的一面,但四阿哥很快懷疑并警告她不要恃寵而驕。
她想過寄情詩詞,但只是僅僅吟了幾句「欲語淚先流」這樣凄美的句子,因為四阿哥不喜歡就很快被制止了。
她試圖教導年幼的女兒自力更生、不被欺負的道理,但當女兒長大后,李薇卻說:
「這世間一慣是男高女低,所以如果你自恃身份凌駕于丈夫之上,并不利于夫妻相處。」
話說完,李薇自己也為自己這話感到了害怕。
《金枝欲孽》
小說在看似「溫暖」無風無浪的日常生活中,把封建時代對女性的種種束縛都一五一十地展現出來,最終慢慢積累到李薇身上。
只是不方便出門,只是不準讀詩,只是不能暢所欲言,只是不能得罪老公,只是不能和有權有勢的人碰撞.......
那些無關痛癢的大事小事累加在一塊,最后成為一條鎖鏈,把人牢牢地捆綁在一起的枷鎖。
李薇一邊配合封建社會的壓迫,一邊屢遭現代女性思維的鄙夷質問著自己,一邊又要在夾縫中求得生存。
在這樣的折磨之下,李薇的思維產生了一個可悲的拐點——
她開始把自己對四阿哥與其背后威壓的屈服,稱之為「愛」。
《步步驚心》中,女主目睹了「蒸人」的酷刑被封在小院子里的李薇,漸漸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期待四阿哥的到來。
如果四阿哥不來,院子里的生活就好像一潭死水。只有四阿哥來了,才能帶來在院墻之外的消息,從他口中聽到外面的世界。
他來了才會有事情做,才會有話說。
李薇開始不自覺的學其他福晉,忍不住小心翼翼的討好自己的丈夫,把自己的一生都掛在對方身上。就像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受害者愛上了罪犯,他服從了控制自己的力量。
雍正要寵愛別人的時候,神經緊張,日夜擔心失寵,甚至像飛蛾撲火般生出愛欲,希望挽回點什麼。
《金枝欲孽》
很多讀者第一次看到《清穿日常》的時候,以為李薇與四阿哥是真的相愛。
畢竟哥哥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李薇愛上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作者還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他們兩個逗弄孩子的溫馨場景。
但作者時不時會用一些深思熟慮的情節來提醒我們讀者,這一切的寵愛都只是臣服。
李偉在小說中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它是從西方傳入的玻璃鏡子,能清楚地照出人的臉。
當李薇從鏡子里看到自己時,她驚恐地跑開了。
也許是因為不僅僅是鏡子里的臉不是真正的你。
那層皮肉之下的靈魂,已經不是李薇了,而是舊社會那種斷了脊梁,抹殺了驕傲,自我燃盡的產物。
《步步驚心》中,穿越后的女人第一次照鏡子從此,李薇再也不敢照玻璃鏡子,只敢照模糊的銅鏡。
大概是害怕鏡子里的陌生面孔問自己:
哪里有愛情,就要一方徹底自暴自棄,面目全非,一輩子小心翼翼。
三 李薇曾把四阿哥形容是「地獄里的一束光」。
但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是,「如果可以重回人間,我絕不會留戀那一束光。」
可惜作者沒有給她回到現代的機會,而是老死在了清朝。
好像是一個女主和男主攜手到老的喜劇結局。
可細想起來就只有痛苦。李薇只能靠「我愛四爺」的自我催眠度過余生,這個謊言很容易被戳穿。
李薇成為貴妃后懷孕,終于有資格讓母親進宮陪產。聊天的時候,她說起了當年媽媽繡的婚紗,可惜她一直沒穿過。
母親本來嘴硬地說嫁衣早就送給別人穿了。
但半夜里,李母還是捧出了那套顏色很深卻被小心存放的婚紗。母女倆關上門,悄悄試了試。
因為這不合王府的規矩,不合當時社會的規矩。李偉是作為一個卑微的妾侍被抬進屋的,一個奴才是沒有資格穿嫁衣的。
《大紅燈籠高高掛》女主穿著學生裝走進洞房,沒有換嫁衣李薇給自己蓋上蓋頭,她只能自己把它抬起來。她把它舉起來后,看到旁邊的母親在默默地對她哭泣。
母女倆什麼也沒說,但都默默地哭了。
當李薇被從秀女叫出來的時候,她以為自己要回家了,帶著一點兒行李出門了,卻被永遠地送進了一個狹小的院子。
當如果李母知道李薇被帶走的時候,她連女兒都見不到一面。甚至在接下來的很多年里,她都沒有辦法知道自己的女兒是否在王府里被打被餓,是否會難產而死。
這便是人命如草芥吧。
《金枝欲孽》妃子試圖逃出皇宮但最終失敗李薇的遭遇,對現代人來說,是一種可怕的奴役。
作為穿越過來的女人李薇,是小說中其他清朝女子眼中過的天下第一好女人。
后來她成了妃子,甚至是皇后,甚至被丈夫寵愛。
只是對于見識過現代平等自由的李薇來說,周圍的一切都是令人恐懼的迫害和束縛。
《步步驚心》中,清代女性普遍不指望在婚姻中得到愛情文章篇幅有限,只能詳細講述女主角李薇的悲劇,也是現代人能感知到的最可悲的。
但在兩百多萬字的原著中,沿著皇權從上到下展開了眾多不同身份女性的命運。
族中的女兒,被父母、族人送進宮,換取家里男子的一個未來,被立為公主,然后和親被送去蒙古,最后無緣無故死在草原上。
福晉,家境不高,人又卑微,因害怕丈夫的忽視,病倒而死。那些王爺阿哥們連皺眉頭都沒有皺一下的,馬上又有被抬進大宅里的新福晉了。
服從命令低頭做事的宮女,莫名其妙的死在了權力更迭帶來的宮中大洗牌中。
為了立貞節牌坊而被囚禁并肢解的漢家女兒。
孩子去世后,崩潰失落,卻被痛斥逾矩的母親。
小小少爺病了,全家人都要一起丟了性命的奶娘。
生完孩子后被重視和認真對待的妻子……
結果這一切最后都在《卿卿日常》這部劇里徹底消失了,連劇集的宣傳重點都變成了善良的女性自強,女性美獨善其身,互助互愛。
原著中,想要反抗丈夫的皇后,最后悲慘的孤獨終老,成為劇中獨立的大女主。
李薇和男主之間的感情自然就變成了平等,相愛,互相扶持。
《卿卿日常》里的李薇小編完全理解《卿卿日常》這樣改編的原因和目的。這年頭,甜寵,大小姐,女人互助是最熱門的話題,接受度最高。
該劇也完全脫離了歷史背景,虛構了一個理想國——「九川」,將喜劇主題合理化。
一旦你看過原著中的女性,你會覺得劇版的喜劇效果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所有的痛苦都免了,一點點的歡愉被無限放大。
只有抹去苦難的痕跡才能成立的喜劇還算是喜劇嗎?